中國的文化精神,特別重視人與自然的融洽相親,閣樓就很能體現這種特色。天無極,地無垠,在廣漠無盡的大自然中,人們並不安足于自身的有限,而要求與天地交流,從中獲得一種精神升華的體驗。所以中國的閣樓用磚石砌造,只開著不大的窗子,樓外沒有走廊,內外相當隔絕,強調垂直向上的尖瘦體形,似乎對大地不屑一顧,透露了人與自然的隔閡。以下是土錘網小編整理出的中國著名的十大閣樓以供大家欣賞。
1. 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後,歷史上曾多次修繕,主樓高約19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的純木結構。北宋範仲淹曾作《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使岳陽樓名聞天下。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保持了原有歷史風貌;登岳陽樓可游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2.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始建于公元223年,總高度51.4米,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樓外鑄 黃鶴造型。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使其名聞天下。黃鶴樓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跳,不盡長江液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3. 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歷史上 王閣先後共重建29次之多,屢毀屢建,現在的閣樓建于1985年修繕,連地下室共四層。總高57.5米。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閣序》更讓其名揚天下,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是登高覽勝景的真實寫照,這詩句更是流芳後世成為永恆的經典。
4. 大觀樓,位于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始建于1690年,為三重檐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孫髯翁為其撰寫長聯(上下聯各90字),上聯寫寫登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大觀樓也因長聯而成為中國名樓。
5. 鸛雀樓,位于山西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于北周時期,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歷史上經多次修繕,2002年經5年復建後新鸛雀樓對外開放,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周圍風景秀麗。唐代詩人王之渙著有《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最富盛名。
6. 蓬萊閣,位于山東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始建于1061年,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歷經滄桑,如今已發展為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菜閣)為格局的風景名勝區。
7. 閱江樓,位于江甦南京市區西北的獅子山上,始建于1374年,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築風格,高52米,共七層,閱江樓喻“閱江攬勝〞之意。說江樓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詔修建的,還親自撰寫《閱江樓記》,但在建樓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後,他又突然決定停建。直至1997年市政府正式批準復建,2001年9月月竣工,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
8. 天一閣,位于浙江寧波市海曙區,始建于明代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 。天一閣為木構的的二層硬山頂建築,通高8.5米,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在樓前鑿有“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環境,又可蓄水以防火。
9. 鐘鼓樓,位于陝西西安市西大街,是西安鐘樓和鼓樓的合稱,鼓樓始建于1380年,建于高大的長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闢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南北向券洞。鐘樓始建于1384年,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攢尖頂的閣樓式建築,建在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與寬均為6米的十字形券洞與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相通。
10. 天心閣,位于湖南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始建于明末,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有樓閣三層,朱梁畫棟、碧瓦飛檐,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與古城牆及天心公園其它建築巧妙融為一體。現在的天心閣為1983年重建,近有妙高峰為伴,遠望岳麓山為屏,登上天心閣,極目四望,全城景物,盡收眼底。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州府官員,都喜歡于風景名勝、江邊河岸處修建樓閣。或用來歌功頌德、宣揚政績;或鎮妖伏魔、保一方安寧;或 望守備,抵御外敵。總之作用無外乎紀念、宗教、軍事、旅游等等。所以自古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樓閣,現如今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土錘網-建築行業的專業供求信息數據平台http://www.tuchu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