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檐是中國傳統建築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常用在亭、台、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築的屋頂轉角處,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為飛檐翹角。飛檐為中國建築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檐部上的這種特殊處理和創造,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將屋檐向上托舉,建築群中層層疊疊的飛檐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飛動輕快的韻味。
在中式建築的歷史畫卷中,屋檐屋頂以獨特的文化形式和工匠技藝,給人們數之不盡的藝術想象和文化內涵。它以流暢硬朗的天際曲線,以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等眾多傳承形態置于建築之上,屋頂若骨,戧角如風,飛舉之勢,如飛鳥展翅翱翔,輕盈活潑。
飛檐就是所謂的飛檐翹角,是我國古代建築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不論是在宮殿,廟宇,還是普通亭台樓閣,都會出現它的身影。其設計構圖之巧妙,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仿佛地面有股氣在托舉著屋檐,使建築有一種靈動感,讓人賞心悅目。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建築師們,連日常生活中的屋檐,都要建造的如此美感,不苟且、不妥協,造便要造的那叫一個巧奪天工。
我國傳統建築檐部形式—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飛檐設計構圖巧妙 ,造型優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雲,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著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飛檐也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屋頂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屋頂在單座建築中佔的比例很大,一般可達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頂形成曲線,不僅坡面是曲線,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線,在屋檐轉折的角上,還可以做出翹起的飛檐。梁架組合形式所形成的體量巨大的屋頂,與坡頂、正脊和翹起飛檐的柔美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古代建築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的難點和要點,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其設計必須恰到好處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樸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美學觀點不同外,南方雨水大常有暴雨,建築的飛檐大翹的高,可將房頂的雨水拋得盡量遠一些(曲線為拋物線最好),以減少雨水對建築基礎的損害。
靈動的飛檐和活潑的翹角離不開椽和角梁。椽子微微向上抬起,讓屋檐形成抬舉之勢,形成了飛檐。而翹角則是在角梁的力作用下,讓伸出建築的四角穩穩地翹起。角梁也是由上下兩層構建疊澀砌築出挑的,下面一層叫老角梁,上面一層叫仔角梁,以一老一仔來命名這兩件建築構件,讓建築少了一分呆板多了一份人情味。
因南北地域差異造成美學觀念的不同,還有氣候條件的不同,造成了飛檐翹角也有著南北之別。北方的飛檐多為重檐,沒有南方的高挺。其作用是擴大屋頂和屋身的體重,增添屋頂的高度和層次,增強屋頂的雄偉感和莊嚴感,調節屋頂和屋身的比列。而不論是南方高挑飛檐還是北方重檐,他們都帶有各自的精美與功能,于一方屋檐之上,守護著屋檐之下的生活。
在千百年的中國建築史上,屋頂構造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屋檐曲線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每一種形式,都是文化與地位的象征。一角飛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飛檐以其別有風味的優雅姿態,自成一幅畫卷。晨鐘暮鼓,歲月悠悠,經風吹日曬數百年的飛檐,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